【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滙豐昨(24)日公布中國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47.7,低於6月終值48.2,並創下11個月以來新低。這項數據公布後,加深中國經濟前景疑慮,衝擊上海證券綜合指數一度跌逾1.6%,終場小跌0.52%,今年以來跌幅已逾一成。
根據Lipper統計,24檔中國基金今年以來平均報酬率-3.23%,但7月出現反彈,7月以來平均正報酬率2.95%,且前八名基金7月績效還有4%以上。
摩根中國基金經理人沈松表示,中國經濟不再像過往高度成長,官方政策著重於「穩進」而非「飆速」,不應過度期待中國今年還能交出9%-10%以上的高經濟成長率,應逐漸習慣穩健的成長步伐。
沈松指出,中國執政當局在「維穩」且「經濟增速不滑出下限」的大前題下,持續進行調結構,官方因而忍受包括6月工業生產增速放緩至8.9%、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不如預期的20.1%、M2年增速下滑至14%,以及PMI數據連四月走跌等結構調整的陣痛期。
從近期官方談話,也可看出中國政府短期經濟目標的「底線思維」,將以社會可承受的「最低增長」來推動轉型。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分析,受到中國經濟持續調結構影響,下半年中國GDP預估將持續放緩,加上消費未回溫,使得訂單下滑,景氣趨緩,也使得廠商持續去庫存。
游清翔表示,投資為支撐中國GDP的主力,但中國在調結構的過程中,政府投資下降為必然過程,消費與出口將為未來觀察重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