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曹佳琪/台北報導】
高收益債基金在主管機關的「卡關」之下,已經有些投信業者開始撤件,預計可能在近期會掀起一波基金撤件潮。
此外,近期部分外幣波動大,如澳幣、南非幣等,也讓相關的基金申請審核變得「謹慎」,遲遲未過關,成為下一波「等待黎明」的基金。
主管機關因擔憂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QE)退場,造成信用債券的波動,因此,舉凡高收益債及新興市場債新基金送件,一律積極勸導相關後續可能發生的問題,直至今日,不但沒有高收益債新基金過關,甚至包括摩根多重高收益債及新光龍騰高收益債基金都已撤件。
業者表示,與其讓新基金待在主管機關審核,不知道何時才能核准,不如先行撤銷,找其他適合的新基金進行募集,才不會造成資源浪費。
而且以目前的時機來看,股優於債的態勢明顯,不排除會轉往發行股票型基金,符合市場趨勢。
除了部分高收益債基金撤件外,還有一大部分的高收益債基金被要求補件,甚至中國相關的高收益債也一樣。業者表示,「現在的基金送件,只要有高收益三個字,通常很難過關」。
此外,近期不少外幣波動劇烈,如澳幣、南非幣等,主管機關似乎在審核相關基金方面,也變得更為謹慎,以瀚亞南非幣優質債券基金來看,也是被要求補件說明,審核的時間比該公司預期的要久,因此,該公司也確定延後基金的募集時間。
業者指出,主管機關要求新送件的風險性債券基金,應檢附市場因應報告書及說明,但其實就算附上了,也是卡住,沒有動靜 ,主要應該還是希望業者重新考量是否送件。
當然,如果撤件,可以豁免三個月不准送件的處罰,這也是部分業者選擇撤件的主要原因。不過,業者認為,一檔基金送件流程並不簡單,公司要耗費不少人力、物力及資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