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跨海賺人民幣財 信評不能忘

跨海賺人民幣財 信評不能忘
  • 2013-09-23 01:31
  • 工商時報
  • 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人民幣升值潛力帶動相關投資商品,受到寶島債發行放緩下,台灣投資人能選擇的境內人民幣商品有宏利、惠理康和與施羅德等3家投信銷售的商品之外,跨海到大陸,以陸銀財管部門開設的基金投資帳戶,就近挑選基金投資也是方法之一,惟在人民幣升值走緩、人民幣投資商品也有內涵不清的盲點,連大陸投資機構都勸台灣投資人謹慎。

 人民幣兌美元為今年上半年升值最大的貨幣,人民幣相對亞洲貨幣的進一步走強,澳盛銀行總經研究部門近日指出,伴隨著經濟數據好轉,人民幣升值壓力開始增強,儘管境內人民幣市場匯率(CNY)相對穩定,離岸(CNH)市場已經開始明顯走強,境內外市場的人民幣價差也擴大至100個基點。由於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人行開始進行頻繁干預,主要透過賣出人民幣、買入美元,以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持平。

 在大陸利率高於台灣的現況下,國人經常把人民幣存款轉進大陸投資各式基金、債券,包括陸銀私人銀行部門銷售給專業投資人的小型私募基金。中國民生銀行私人銀行和大陸房地產投資基金聯盟,近日在北京公布的「中國房地產基金十強」榜單,獲獎為10家私募房地產基金管理機構。

 人民幣計價商品蓬勃,大陸平安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孫海容提醒,沒有信評的人民幣計價投資商品,尤其是債券,實在不適合外人進行投資,而即使已有大陸機構或國際3大評等機構授與的評等,陸企現在開始發展內部信評機制,內部延攬專業風險專家審核,提供相對獨立意見,搭配外部分析報告,態度上非常謹慎,因為「買錯,立即會有虧損」。

 台灣投資人到大陸買未經信用評等的人民幣債券,若不幸被倒帳了,「可能只能向國台辦求救」。孫海容指出,大陸信用評等市場的主要架構,包括發行評等、投資者付費評等,及機構內部評等,發行評等機構以中誠信、大公、聯合和新世紀為主要業者,也是穆迪、惠譽及標普的合作對象,在人民幣債券授評結果,國際評等機構和大陸評等機構有些許的不一樣,後者較能解析大陸官方政策及監管等境內因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