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萊德集團在做全球投資人意向調查發現,台灣投資人有5「最」,在全球歐、亞及美等三大區域的12市場中,台灣人花最多時間在投資、賺的錢最多放在投資或儲蓄、最會檢視投資績效、最愛收益產品,以及放現金的比重最高。
貝萊德集團為了解世界各地民眾對儲蓄及投資的想法,近期在歐亞美洲12地區的投資人展開調查,共有17,600投資人受訪,在台灣受訪者共1,000位,有334位可投資資產達新台幣300萬元的貴賓理財戶。
貝萊德投信總經理馬瑜明表示,台灣人將超過一半的薪資所得放在儲蓄或投資,為12個調查市場中最高。另外,最願意花時間檢視儲蓄和投資,比重也是12個受訪市場最高,但多根據自己的想法。
台灣也是12個受訪市場中唯一把「投資是否能提供收益」當成主要財務目標的市場,有76%的台灣人認為,自投資中取得收益對他們很重要,遠高全球的52%,是此次受訪12個市場中最高,這不難理解為何配息產品在台灣熱賣。
馬瑜明說,儘管台灣投資人認為,從投資中獲得收益非常重要,但仍有七成投資人對收益型商品欠缺了解。
調查也發現,台灣人薪資所得中有逾半(54%)做為儲蓄或投資,也高於全球平均的30%,馬瑜明說,不管在貴賓理財戶或為一般大眾,也不分年齡層、性別,所得到答案幾乎一樣。還有超過六成的台灣人表示,近期有花時間檢視其儲蓄和投資,也是受訪市場最高,高於全球平均的41%。
同時,有九成台灣投資人目前投資組合中持有現金,高於全球平均的76%,在調查中也是最高。調查也發現,台灣貴賓理財戶的投資標的較一般投資人多元,當中現金占41%,股票占20%,債券占7%,房地產占20%,另類投資則占4%;一般投資人於投資組合中配置現金的比重為58%。
然而在此一調查中,台灣人在投資行為模式上呈現相當矛盾的情況,馬瑜明說,台灣投資人愛投資卻不敢大膽投資,將資金放在現金的比重高;愛買收益型商品卻對收益產品不甚了解。
因此,馬瑜明建議台灣投資人,應多加了解收益型商品,運用不同類型的相關性產品,例如高股息股票基金、資產配置型基金等,以期能更有效率投資。
貝萊德集團為了解世界各地民眾對儲蓄及投資的想法,近期在歐亞美洲12地區的投資人展開調查,共有17,600投資人受訪,在台灣受訪者共1,000位,有334位可投資資產達新台幣300萬元的貴賓理財戶。
貝萊德投信總經理馬瑜明表示,台灣人將超過一半的薪資所得放在儲蓄或投資,為12個調查市場中最高。另外,最願意花時間檢視儲蓄和投資,比重也是12個受訪市場最高,但多根據自己的想法。
台灣也是12個受訪市場中唯一把「投資是否能提供收益」當成主要財務目標的市場,有76%的台灣人認為,自投資中取得收益對他們很重要,遠高全球的52%,是此次受訪12個市場中最高,這不難理解為何配息產品在台灣熱賣。
馬瑜明說,儘管台灣投資人認為,從投資中獲得收益非常重要,但仍有七成投資人對收益型商品欠缺了解。
調查也發現,台灣人薪資所得中有逾半(54%)做為儲蓄或投資,也高於全球平均的30%,馬瑜明說,不管在貴賓理財戶或為一般大眾,也不分年齡層、性別,所得到答案幾乎一樣。還有超過六成的台灣人表示,近期有花時間檢視其儲蓄和投資,也是受訪市場最高,高於全球平均的41%。
同時,有九成台灣投資人目前投資組合中持有現金,高於全球平均的76%,在調查中也是最高。調查也發現,台灣貴賓理財戶的投資標的較一般投資人多元,當中現金占41%,股票占20%,債券占7%,房地產占20%,另類投資則占4%;一般投資人於投資組合中配置現金的比重為58%。
然而在此一調查中,台灣人在投資行為模式上呈現相當矛盾的情況,馬瑜明說,台灣投資人愛投資卻不敢大膽投資,將資金放在現金的比重高;愛買收益型商品卻對收益產品不甚了解。
因此,馬瑜明建議台灣投資人,應多加了解收益型商品,運用不同類型的相關性產品,例如高股息股票基金、資產配置型基金等,以期能更有效率投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