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收益型商品來了…境內平衡基金 吸睛
2013/12/24
【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資料,國人持有的境外平衡基金規模至10月底,已由去年底的553億元大幅增加至1,296億元,十個月內規模暴增743億元,但境內平衡、多重收益基金到現在才核准開募,境內外基金規模競賽整整跑輸了一整年。
隨著美國量化寬鬆(QE)即將退場,公債殖利率走高,債券甜頭減少,資金也開始轉向,市場預期平衡型基金、高股息(入息型)股票基金,將成為未來二年投資人新寵。
觀察今年在台灣市場上大行其道的月(季)配息境外平衡暨股票型基金,月配息率在3%-4%之間,雖不比當紅的高收益債券基金高,但隨著全球景氣向上,股市表現將優於債市,月配息率上檔空間可期。
國內投信業者眼見境外平衡型基金大賣,早已想同步推出同類型的產品搶市,但卡在法令限制上,遲遲無法如願,如今法令雖已放寬,但顧及主管機關的管控高收益債基金政策,業者自動自發地排除高收益債在投資項目內,使得境內平衡基金的投資範圍被限縮。
一旦境內外平衡基金同步上架時,績效及配息率就是投資人投資的指標,而缺了一角的境內平衡型基金,能否一樣吸睛,有待日後檢視。
隨著美國量化寬鬆(QE)即將退場,公債殖利率走高,債券甜頭減少,資金也開始轉向,市場預期平衡型基金、高股息(入息型)股票基金,將成為未來二年投資人新寵。
觀察今年在台灣市場上大行其道的月(季)配息境外平衡暨股票型基金,月配息率在3%-4%之間,雖不比當紅的高收益債券基金高,但隨著全球景氣向上,股市表現將優於債市,月配息率上檔空間可期。
國內投信業者眼見境外平衡型基金大賣,早已想同步推出同類型的產品搶市,但卡在法令限制上,遲遲無法如願,如今法令雖已放寬,但顧及主管機關的管控高收益債基金政策,業者自動自發地排除高收益債在投資項目內,使得境內平衡基金的投資範圍被限縮。
一旦境內外平衡基金同步上架時,績效及配息率就是投資人投資的指標,而缺了一角的境內平衡型基金,能否一樣吸睛,有待日後檢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