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6
【經濟日報╱李娟萍】
|
「滬港通」已由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拍板定案,中國大陸證監會主席肖鋼日前在博鰲論壇也表示,將允許「陸港兩地基金互認」,在兩大利多政策加持,陸港股市及兩地資產管理業者士氣為之大振。
「滬港通」有助於陸港兩地上市企業股票評價及交易成本的一致化;「陸港兩地基金互認」則有利中國境內基金轉型及國際化,香港更將躍升為海外基金輸出平台,在陸港資產管理業者合作跨大步的情況下,台灣的資產管理業者生存空間在哪裡?
李選進認為,台灣資產管理業者應積極扮演大中華資產管理中心的角色,爭取陸、台兩地基金互認,搶食大中華資產管理市場。
他分析,「滬港通」一旦施行後,陸、港投資者可以互相投資當地股市,短線而言,在A股及港股都有掛牌的中國企業,股價價差勢必縮小,長線來看,兩邊的股票價值體系及交易成本都會一致化,出現「陸股港化」、「港股陸化」現象,影響所及,陸港股的風險偏好、市場前景、估值及上市費用都會產生質變。
而「陸港兩地基金互認」的推動,在中國及香港兩地註冊的基金,將有如拿了基金護照,可以直接到對方的市場銷售。
根據滙豐銀行的調查,從2013年到2017年,中國公募基金資產的年複合成長率可達12.6%,香港是10%。
而中國大陸人民的家庭資產正在增加,公募基金目前占中國家庭資產比重才只有6.2%,香港是12%,美國則逾三成,顯示中國公募基金的發展空間還很大。
中國大陸官方對香港不斷提出新優惠措施,台灣該如何走出自己的路?李選進認為,台灣可以定位成大中華資產管理中心,中國大陸資產管理業者以境內市場為主,缺乏海外管理經驗,但台灣在海外基金管理已經長達30多年,雖不若新加坡、香港資產管理業者,但相較中國資產管理業者仍具競爭力。
李選進指出,如果台灣投信業者能藉由兩岸服貿協議的簽定,取得中國大陸資產管理業者控股地位,並爭取到陸、台兩地基金認可,台灣投信業者可以台灣為營運中心,將具有產品優勢的台股基金,銷售到大陸市場,台灣就能在大中華資產管理市場奠立一席之地。
但是,李選進也提醒,台灣資產管理業者只有五到十年的優勢,如果未能掌握到兩岸三地資產管理業的市場商機,隨著中國大陸資產管理業的發展更形成熟,台灣資產管理業者能介入的機會也將大為降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