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8
【經濟日報╱蕭碧燕/投資專業老師】
【經濟日報╱蕭碧燕/投資專業老師】
「基金清算」這個詞聽起來有點刺耳,像是買的基金就要變成壁紙一樣,但,這個「感覺」是錯的。
很多人把基金清算與股票清算搞在一起,認為兩種的情況相同,因此心中萬分恐懼。先來說股票清算吧!通常是發生在公司被掏空或倒閉時,才會出現這樣的程序;基金清算並非有任何公司倒閉,而是基金公司不再操盤了,然後把基金淨值算清楚,再把錢還給受益人(投資人)。
那為什麼基金公司不再操盤呢?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基金規模變得太小了,不敷成本,所以基金公司不想再做白工囉。這當中不敷成本的原由是,一檔基金成立後,一定需要基金經理人來操盤,請這位基金經理人自然要付薪水,除此之外,基金的交易還有很多流程要跑,所以會有行政人員的薪資費用要負擔。
而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費是基金規模一定的趴數,如果基金規模夠大,收取的管理費多,自然養得起在基金公司工作的人員,但相反的,基金規模縮到一定程度,基金公司拿到的管理費有限,基金公司就會考慮將該檔基金清算。
所以關鍵是基金規模的大小。至於基金規模為什麼會變小?一個原因當然是投資人不斷贖回,進而讓基金規模一直縮水;那麼投資人為什麼會贖回?
通常是因為整個市場很差,股市一直向下修正,投資人害怕再這樣跌下去,會損失更多,所以趕快贖回出場。
這樣看來,會出現基金清算的狀況,多半是在市場處於悲觀之時,自然基金清算後能夠拿回來的錢,也就不如預期了。
但,就算基金不清算,還是一直留在市場,下場也是差不多,不是嗎?反正市場不好,是不是被清算,淨值都一樣難看,所以,當你買的基金發生清算的狀況,真的不用太害怕。
唯一的不同是,基金發生清算對投資人來說略為麻煩,因為被迫贖回之後,假設你還是想要繼續投資,那就要再去尋找另一檔標的,但結果仍然大同小異,反正贖回後再進場,會是在相對低點買進,想要見到獲利都是需要等待的,不過好處是你會買在低點。
再就基金公司的流程來看,一旦宣布某檔基金要清算,其實當中投資的股票多半已經賣掉,但真正清算到投資人拿到錢,因為要走一些相關法律程序,例如讓會計師進來查帳,所以真正拿到錢通常是三個月後的事情了。
就時間軸來看,投資人會損失三個月的機會或時間成本,你不知道這三個月市場會怎麼變化,如果股市大漲,那就少了一個賺錢的機會,所以,比較好的做法是,在基金公司決定清算前就先贖回吧!
舉例來說,現在是4月,基金公司公告基金將於5月1日清算,那就在5月1日前先行贖回,反正基金公司會發出聲明說要清算,代表手上的股票已經賣得差不多了,所以基本上基金淨值已經不太會波動,所以現在贖回,跟之後走完清算法定期的淨值相差不大。
有人會問,基金會走到清算這一步,某種程度是不是也代表經理人的操作績效不彰?
這是有可能的,但我也曾經看過績效表現不差的基金被清算,所以多半還是受市場因素影響較多。
市場大跌,基金規模本就會縮水,在加上投資人害怕,出現瘋狂贖回,這樣其實很容易導致基金規模在一段時間內快速縮水,當基金公司發現再操盤下去已不敷成本時,就會走向清算之路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