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退休理財 勿只看配息商品

退休理財 勿只看配息商品

  • 2014-07-28 01:31
  • 工商時報
  •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台灣投資人愛高收益債基金已到癡狂的地步,單單一種高收益債基金在台已銷售近1.3兆,過去只有主管機關關切高收益債基金規模過大,現在連投信法人也開始對高收益債基金銷售煞車,不再主動建議投資人買進。法人提醒,特別是退休理財,千萬不要只注意配息商品,高收債更未必保證有高收益。

 法人強調,並非高收益債基金出現投資警訊,而是目前高收益債和公債利差已不大,買高收益債基金已無法享有太多的「超額報酬」。

 台灣人資金大量往高收益債基金戶匯集,主管機關之前曾多次透過各種政策指導以及行政命令提醒投資人留意,包括限制投信送件檔數、在各基金公司或者境外基金總代理網站需註明各高收益債和新興市場債基金配息來源,甚至在投信投顧公會還特別設宣導專區,要希望投資人在投資前要好好「認識」這些高配息的債券基金」。

 目前各法人對高收益債基金態度已轉趨保守,雖然不會建議客戶「不要買」,但已不會主動賣高收益債基金給客戶。

 瀚亞投資銷售總監林長忠即表示,收益型商品並不是只有高收益債,觀察過去十幾年的基金贏家,每一年都呈現輪動,高收益債未必年年都是贏家,況且台灣投資人買了很多高收益債,可以將資金改投資別的標的,股票基金可以納入考量,若怕波動太大,即可投資在高股息股票的配息股票基金。

 富蘭克林投顧協理盧明芬說,高收益債對於利率走升敏感度不如公債,但是多少還是會受到一些影響,投資人得要留意各公司債信風險以及違約率,未來幾年股市表現應會比債市好,因此若要追求高收益標的,不一見得一定要買高收益債基金。

 瀚亞全球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周曉蘭同樣指出,相較於過去幾年,目前高收益債的利差收歛空間已不多,因為高收益債跟10年期國庫券的利差大約360個基本點,已經來到相對低檔區,投資人買高收益債只能收息,無法期望有太多資本利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