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觀點/用債務解決債務危機…行不通
2014-12-11 駿利全球無約束債券基金經理人葛洛斯(Bill Gross)
不過,這些央行總裁都希望達成一個相同的目標:藉由製造更多負債,解決債務危機。行得通嗎?數年前,我曾經撰文指出這些不合常理的撇步也許可以成功,但是有三個先決條件,讓我一一解釋:
一,初始狀況不能太糟。所謂初始狀況,我是指會阻礙活化「舊常態」、名目經濟成長率的現有結構性逆風。一國的當前負債/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會大大影響成功機率。
二,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必須相輔相成,必須能刺激經濟,不能造成反效果。例如,歐元區採取緊縮財政政策,試圖效法德國的平衡預算,同時又祭出量化寬鬆(QE)與負利率的貨幣政策,這樣做實在沒道理。同樣的矛盾做法也發生在日本,日本央行一邊進行大規模貨幣刺激政策,一邊又提高消費稅。
事實上,在美國及其他國家,都未能聚焦在公共投資與基礎設施的投資。大家只會搬出貨幣政策,但多數的好處都流向市場,並未流入實質經濟。製造出負債後,並沒有提振實質成長或解決債務危機,反而是被公司用來買回自家股票,凸顯出極富與中產階級間的不平等。
三,私人投資者必須繼續留在金融市場。「不然能去哪裡」,大家都這麼說,但至少,除了負利率、刻意壓低資本利率或依據過去高毛利率提高本益比外,應該還有其他選擇。如果投資人一定要買點什麼,也不一定要買自己國家或特定國家的市場。
現階段,德國公債殖利率是負的,獲得市場青睞,但各位一定要看清背後的問題。利用刻意壓低的殖利率,製造出更多負債,會導致貨幣大戰與匯率波動,扭曲全球資本主義。如果波動劇烈扭曲了市場的流動及相關的商業活動,用製造更多負債來解決債務危機並不能治本。
解釋完三個先決條件後,回到我先前的問題:「可以用更多負債來解決債務危機嗎」?在我這輩子,恐怕很難見到局勢回歸常態(各位會活得比我久)。我想,後代子孫對於當前決策者會有相同質疑。
怎麼可以這樣做?決策者怎麼可以允許製造出這麼多負債,然後又無法管理好自己的體系?他們怎麼會認為印鈔票與製造負債可以製造財富,而不是帶來更多負債?財政當局怎麼可以放手不管並採用平衡預算,而不是用低成本借貸及把收益投資在基礎設施與創新上?
這一切事件發展的確像童謠一般。投資人可別忘了,當「傑克與吉兒走上山坡」,結果「傑克摔一跤、跌破頭,吉兒也跟著滾下山」。
也許有一天,很快就會發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