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經濟學人示警:三大徵兆 明年全球經濟動盪

經濟學人示警:三大徵兆 明年全球經濟動盪

2014-12-22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報導

「經濟學人」雜誌報導,當前俄羅斯金融危機,國際油價重挫,強勢美元,矽谷的新熱潮,美國經濟走強,德國與日本經濟疲軟,新興市場貨幣貶值,美國白宮及民主黨處於弱勢等狀況,都顯示2015年的世界經濟情勢與1990年代末期的困境高度雷同。

近年的經濟史過度重視2008-09年的金融海嘯,使人們很容易忘記幾十年前曾發生的事。但回顧過去15年的歷史仍有意義,可以學到該如何做,及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當前油價重挫,俄國金融危機,德國與日本經濟疲弱,預示了2015年世界經濟情勢與1990年代末期困境高度雷同。圖為俄國盧布。 聯合報系資料照

15年前美國正值數位革命癱瘓之前,當時網路帶動一連串的創新,也使美國經濟展望一片大好。1999年美國經濟成長逾4%,幾乎是所有富裕國家平均水準的兩倍;失業率降到4%,創30年來最低;外國投資人大舉湧入,拉高美元匯率及美國股價,S&P500大上市公司的平均本益比逼近30倍,科技股更是亂飆一通。

當時美國的一片樂觀,與其他地區的低迷景象恰成強烈對比,這也跟今天的情況相同。日本經濟於1997年陷入通貨萎縮,德國是「歐洲的病號」,新興市場發生金融危機。1997-99年間,從泰國到巴西,由於美元債券無法償還本息,使各國貨幣相繼崩盤。

最後美國也陷入困境,科技股泡沫於2000年初破滅,引發股市全面重挫。企業投資萎縮,尤其是科技業;由於股價大跌,消費者也縮減支出。到2001年初美國己陷入溫和衰退,而大部分富裕國家亦然。

當然現在的情況跟當時並非一模一樣,最大的差別在於1999 年時中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還不算要角,但今天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已不可同日而語。但仍有三項相同的因素,可能使世界經濟再度出現動盪。

第一是美國經濟成長正在加速,但幾乎所有其他地區卻在減緩。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在1990年代末期時就曾警告,世界經濟「不能只靠單引擎飛行」。經濟學人預測,2015年美國經濟將成長3%,日本及歐元區僅1.1%,中國可能降到7%上下。

美國人可以像1990年代末期一樣自慰,認為適當的成長差距應屬合理。目前美國創造就業的速度比1999年之後任何時間都快,廉價的石油能帶動消費支出,且企業投資已經上升。但也並非全是好消息:油價下跌可能使許多頁岩石油業者在2015年破產,而強勢美元與國外經濟疲軟將傷害美國出口,一如15年前的情況重演。經濟較佳的英國,也可能受到歐元區的拖累。

第二項堪憂的雷同處,是德、日兩國經濟展望低迷。德國成長率已經下降到約1%,而且還承受多年來投資不足,能源政策挫敗,及政府堅持撙節支出,並要求其他歐元區國家實施與德國同樣的結構改革。日本也重犯1997年的錯誤,太早提高消費稅率而使經濟難以擺脫停滯命運。

第三項相同處,是新興市場面臨危險。當時的問題導源於固定匯率制度及外債沈重,現在新興市場的負債已降低,並多採取浮動匯率,且大部分國家已累積相當的外匯存底。但仍出現一些困難的信號,尤其是俄羅斯。但其他原料產國的情況也相當脆弱,特別是非洲,包括奈及利亞及迦納等。其他國家的危險存於企業界,許多巴西公司的美元負債沈重。企業大量倒債的倒債或許不如亞洲金融危機時那樣嚴重,但仍將使投資人恐慌,並推動美元升值。

這些都使2015年的前途坎坷難行。空頭認為美元急升、歐元區經濟疲軟,加上一些新興市場發生危機,終將拖累美國也走下坡。

幸好目前股市並未如當時那樣瘋狂,目前S&P500大的平均本益比為18倍,比歷史平均水準高出不多。雖然一些大型科技股盲目投資,但大部分業者的財務仍佳。全球金融體系的槓桿比率也不高,較不易發生骨牌效應。

但如果這回世界經濟當真重挫,則將更難恢復穩定,因為現在財金決策者的操作空間非常小。1999年時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約5%,因此當經濟成長減緩時仍有頗大降息的空間。但現在所有富裕國家的利率都幾近於0。

政治情勢也大不相同,而且相對不利。1990年代末期時大部分富裕國家都已享受過繁榮,1995-2000年美國中等勞工的實質薪資增加7.7%;但從2007年以來,美國實質薪資基本持平,英國及大部分歐元區國家反而下降。

所有富裕國家的選民已經對政府非常火大,執政者的支持率重挫;如果明年經濟再惡化,則「不滿」將變為「憤怒」。2015年世界經濟情況看來與1990年代末期頗類似,但政治情勢可能比當時更加惡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