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基金後收手續費 讓你付更多
2014-09-17 聯合報 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偏好手續費後收型的基金投資人注意了;銀行業者提醒,「後收型」在申購基金時雖不收手續費,但實質支出的費用卻是「前收型」的5倍甚至10倍,可能讓投資人少賺很多。
為提升手續費收入,近來多家民營銀行狂打手續費「後收型」基金,讓投資人買基金時「免」手續費,但必持有2至4年,若提前贖回須依未滿年限,每年負擔1%費用。
大型銀行主管直言,「後收型好賺,但爭議大」,若事前未明白告知,投資人若發現真相,勢必爆發糾紛;因此,各大銀行不敢讓後收型基金輕易上架。
所謂「手續費前收型」境外基金是在申購時,收取申購手續費;因競爭激烈,目前約介於0.75%至1%。
而「手續費後收型」則是申購時不先收手續費,但待贖回時,基金公司才依投資人持有期間長、短收取「遞延手續費」。業者透露,「後收型」持有至期滿,雖不用負擔任何手續費,但有基金公司每年從基金淨值中扣掉1%分銷費。
銀行業者說,倘若提前贖回,代價更是前收型的數倍;例如原約定持有4年,投資人若持有2年即贖回,即必負擔未滿2年的2%遲延手續費,若加上持有2年期間每年從淨值中扣1%,合計收取費用高達4%。
值得注意的是,因基金成立時間及發行時的價格不同,手續費「前收型」與「後收型」的基金所呈現出來的淨值報價及基金配息也會不同。而且遞延手續費沒有議價空間,遠較前收型的手續費可打5折,約0.75%高出5倍以上。
另銀行業者說,因債券型基金投資人動輒持有3、5年甚至10年;有些「後收型」約定持有期滿時,可轉換為「前收型」,但銀行未必會主動通知轉換,也讓投資人少賺很多。
為提升手續費收入,近來多家民營銀行狂打手續費「後收型」基金,讓投資人買基金時「免」手續費,但必持有2至4年,若提前贖回須依未滿年限,每年負擔1%費用。
大型銀行主管直言,「後收型好賺,但爭議大」,若事前未明白告知,投資人若發現真相,勢必爆發糾紛;因此,各大銀行不敢讓後收型基金輕易上架。
所謂「手續費前收型」境外基金是在申購時,收取申購手續費;因競爭激烈,目前約介於0.75%至1%。
而「手續費後收型」則是申購時不先收手續費,但待贖回時,基金公司才依投資人持有期間長、短收取「遞延手續費」。業者透露,「後收型」持有至期滿,雖不用負擔任何手續費,但有基金公司每年從基金淨值中扣掉1%分銷費。
銀行業者說,倘若提前贖回,代價更是前收型的數倍;例如原約定持有4年,投資人若持有2年即贖回,即必負擔未滿2年的2%遲延手續費,若加上持有2年期間每年從淨值中扣1%,合計收取費用高達4%。
值得注意的是,因基金成立時間及發行時的價格不同,手續費「前收型」與「後收型」的基金所呈現出來的淨值報價及基金配息也會不同。而且遞延手續費沒有議價空間,遠較前收型的手續費可打5折,約0.75%高出5倍以上。
另銀行業者說,因債券型基金投資人動輒持有3、5年甚至10年;有些「後收型」約定持有期滿時,可轉換為「前收型」,但銀行未必會主動通知轉換,也讓投資人少賺很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