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2月9日 星期一

新多邊主義的三大抉擇

新多邊主義的三大抉擇

2015-02-09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

經濟日報提供

法國前財長,現任國際貨幣基金總經理/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
2015年開始不久,全球決策官員就面臨三個重大抉擇:究竟是該力拚經濟成長還是該接受經濟停滯?該致力於提升金融穩定,還是要屈從於金融脆弱?各國該相互合作,還是自行其是?賭注莫大於此;對全球社會而言,2015年必定是非成即敗的一年。

首先,金融海嘯爆發六年後的當下,全球經濟復甦仍然疲軟且各地情況不一。2014年全球經濟預估僅成長3.3%,2015年增長3.8%。一些重要的經濟體仍在與通縮奮戰,全世界超過2億人失業。全球經濟可能陷入「新平庸」─長期低成長,且無力創造就業。

要打破停滯,就要啟動新的政策動能。20國集團(G20)領袖11月議定的措施若能落實,2018年前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將能額外增加2%,相當於使全球所得平添2兆美元。

另外,如果在2025年之前能夠達成男女就業差距縮小25%的目標,全球將能新增1億個女性就業機會。國際貨幣基金(IMF)將監督各項成長策略的落實,進行逐國、逐項的改革。

結構性改革之外,還需全力營造新動能以支持全球需求。只要經濟成長仍然疲軟,寬鬆貨幣政策便不可或缺。財政政策應聚焦於促進經濟成長及創造就業,同時須維持中期的財政可信度。勞動市場政策應繼續重視職業訓練、幼童照料,及工作場所的彈性配置。

第二個抉擇就是穩定性或脆弱性,我們須考慮如何才能使當前日益緊密連結的世界更為安全。各國經濟既已密不可分,一旦市場氛圍變動,必將引發全球性連鎖反應,因此確有必要完成金融業改革計畫。

金融改革已有進展,尤其是在銀行法規、及如何處理「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方面。但各國如今必須落實改革,提升金融監理品質,還須針對非銀行金融機構制定更好的法規,更嚴格監視影子銀行,並使衍生性商品市場更有保障、更透明化。縮小金融市場資訊缺口也屬刻不容緩,使各國金監單位能適當評估風險,確保金融穩定。

最重要的是,金融業的文化必須改變。金融業必須取得客戶的信任,否則將無法為經濟的其他層面提供服務。要恢復客戶的信任,整個金融業必須盡全力提升、強化合乎道德的經營行為。

第三個抉擇為各國到底是該合作、還是單幹,最為至關緊要。全球經濟體系比以往更加緊密整合。50年前新興市場與開發中國家整體的GDP約占全球四分之一,但今天這些經濟體的所得已占世界之半,且比率還將繼續提高。

主權國家已不再是舞台上的唯一角色。全球已出現新的參與者,包括非國家組織及公民運動團體。面對新的現實,就要有新的回應。我們必須不斷更新、調適且深化合作的方式。全球必須擁抱新的影響網路,並給予他們更大的空間。我稱此為「新多邊主義」,並堅信這是解決全球社會新挑戰的不二法門。

2014年走得備極艱辛。經濟復甦遲緩,發生一連串的國際政治風險,又要對抗伊波拉病毒。今年可能仍然艱辛,但也可能是個好年:一個真正的多邊合作年。

全球貿易展現新動能,將有助於釋放全球的投資;我也對新的「永續發展目標(現有目標將於2015年完成)」寄予厚望,以及在明年底達成廣泛的氣候變遷協議。

美國國會應採納IMF的改革計畫,提高新興經濟體在IMF的發言權,並利用他們的資源,使全球性的問題能由全球來共同解決。

成長、貿易、發展及氣候變遷:2015年將是多項重大多邊行動匯集的一年,我們經不起失敗,且讓我們做出正確的抉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