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願景/ETF 3.0年代 兩岸金脈一把抓
2015-02-10 經濟日報 記者林春江/台北報導
|
台灣資本市場日趨多元化,股票、期貨、權證蓬勃發展,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近期交投也轉趨熱絡,成為主管機關重點推動的項目。為此,本報特別舉辦座談會,邀請產學專家,探討台灣如何修正法規,鼓勵退休基金及機構法人投資ETF,並將台灣打造成亞太區具代表性平台,以掌握大中華(台灣)地區ETF的發展契機。
依據統計,ETF具低成本、績效穩定可預期的優勢,若以最近三個月熱門的中國A股市場來比較,台灣A股相關基金平均報酬率18.66%,比不上一般型陸股ETF(不含槓桿、反向等類型)平均38%的表現,無怪乎在金融海嘯後,ETF產品能持續蓬勃發展。以台灣來說,近年資產規模年複合成長率近二成,遠遠勝過境內基金成長率。
台灣投資人雖非專業投資人,但可視為「具備專業」的投資人,對新金融產品學習快,接受度也高,因此預期未來隨著稅務、外匯等法規鬆綁、資訊更透明化,促使更多不同類型ETF產品開放上路,台灣金融市場可以更活絡。也期待未來有更多人民團體、財團法人、退休基金等機構法人,在投資組合中更重視ETF的布局。
去年信託業務法規鬆綁後,槓桿、反向ETF商品陸續推出,也受到市場關注與歡迎,可說是相當精彩的一年;今年將有商品期貨ETF問世,預期將是另一個ETF發展元年,可以稱為ETF 3.0。而台灣業者在大中華市場之中,很有發展機會,利用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及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台灣的ETF可以走出去、帶進來,有效串接兩岸三地市場,真正做到打亞洲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