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國外匯存底縮水 20年首見
2015-04-02 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
|
金融時報調查顯示,十個新興國家中有九個表示外匯存底已度過高峰期,未來數月可能持續萎縮。
外匯存底減少可能減損新興國家繼續買進歐、美債券的能力,這在過去十年是支持西方成長的一股動力。
國際貨幣基金(IMF)31日指出,新興與開發中國家的外匯存底總額在2014年減少1,145億美元至7.74兆美元,為1995年追蹤數據以來首度減少。新興國家的外匯存底在去年第2季底達到顛峰,為8.06兆美元。
新興國家外匯存底自2004年底的1.7兆美元不斷攀升,是過去十年全球經濟成長的引擎。
|
經濟學家表示,上述資金流向如今正在逆轉。滙豐亞洲經濟研究部門共同主管范力民說:「如果新興市場不再累積外匯存底,全世界儲蓄過剩的現象比實際更明顯。當西方國家的寬鬆貨幣政策收緊時,全球會非常懷念新興國家將外匯存底再循環。」
范力民等經濟學家更指中國影響這股外匯存底下滑趨勢。隨著人民幣今年貶值,中國投機客軋平利差交易,減少外匯借貸部位,導致中國資本帳去年第4季出現創紀錄的910億美元淨流出。
另外,市場擔心美國將緊縮貨幣,促使新興市場舉債者減少美元計價貸款,已開發國家投資人也已減少在部分新興市場的曝險部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