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匯改有成 人民幣基金國際化

匯改有成 人民幣基金國際化

  • 2014-10-01 01:18
  • 工商時報
  •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滬港通效應下,近期國際資金搶進人民幣,再度重啟人民幣升值趨勢,人民幣匯改自2005年7月以來迄今,已漸邁向國際化,目前不只晉升為全球第7大支付貨幣,大陸學者更看好人民幣未來3年可望超過日圓及英鎊,與美元、歐元形成三足鼎立,法人認為,人民幣國際化趨勢確立,且波動性小,增持人民幣資產將有助投資組合的穩健成長,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儘管自今年以來,大陸央行為了抑制熱錢流入採取人民幣適度貶值措施,讓人民幣升值暫歇,但就短線來看,各項利多出籠,包括滬港通帶來的資金效應、MSCI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等吸引更多國際資金進駐。其中,10月份要上路的滬港通正是大陸逐步開放資本市場、提升人民幣國際交易地位的手段。

台灣人民幣金融業務重要發展進程

 長線來看,大陸經濟仍持續成長且外匯存底是世界第一, 加上逐步開放市場的趨勢不可擋,未來只要將滬港通的3,000億人民幣交易額度逐步開放,吸金效應放大,就可將人民幣在國際交易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

    在此趨勢下,全球至少有40國家央行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存底,也有不少國家努力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以新加坡為例,除融資和清算外,一直在推動建立一個活躍的人民幣資本市場,增強成為亞太資產和財富管理中心的優勢。

 再看台灣與大陸貿易、金融活動往來密切,政府近年也以穩健開放的政策加速國內人民幣金融業務的發展進程。國人對人民幣投資也趨之若騖,自2013年初央行及金管會開放DBU人民幣存款開始,至2014年8月累積達2,952億人民幣的存量,成長速度驚人。

 宏利投信總經理張維義指出,據宏利投資者意向指數最新季度調查結果,台灣受訪者中約有45%擁有人民幣資產,且普遍對投資人民幣存款與人民幣計價共同基金持正面態度,主要就是相信人民幣具有長期升值潛力。

    進一步分析,過去除存款、少量人民幣計價點心債基金跟指數型基金外,台灣市場上提供其他人民幣投資管道有限;以人民幣計價基金為例,投資標的也受限於只能投資大陸、香港市場,風險相對集中。

 鑑於國人對人民幣理財管道的需求若渴,近期主管機關亦取消投信發行人民幣計價基金的投資標的限制後,宏利隨即獲准新增兩檔人民幣計價避險級別的「非中國投資主題」基金,資產類別涵蓋亞股與新興市場,提供國內持有人民幣存款投資人更多元的人民幣計價基金投資平台。不只可增加資產配置多元性與提高投資效益,更重要的是可以分散投資標的風險,使投資組合更加多元,讓投資人在參與人民幣升值過程中,能掌握各類市場成長契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