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台灣人退休理財 兩大盲點

台灣人退休理財 兩大盲點

2014-09-01 聯合報 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

準備退休金,台灣投資人最看好股市前景,但真正付諸行動、大幅加碼股市的人並不多。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準備退休金,是多數台灣人理財最主要的投資目的,但理想與實際上難免存在落差,一來是平均投資期間偏短,二來是資產配置偏保守,不易達成理想的退休理財目標。


施羅德投信總裁巫慧燕指出,這項全球性調查還凸顯出台灣投資人常犯的兩大退休理財盲點:一是,投資決策的自主性高,投資信心提升,但資產配置過度集中高收債與新興市場債,歐美股市比重明顯偏低。

圖/聯合報提供
巫慧燕表示,從全球來看,台灣投資人是最看好股市前景的國家之一,但真正付諸行動、大幅加碼股市的人並不多,且資產過度集中在高收益與新興債市。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的資料統計,2013年台灣投資人在境外高收益債券基金的比重,高達35%,若加計新興市場債券與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占所有投資部位超過六成,持有歐美成熟股市明顯不足,很明顯配置上有「風險過度集中」的問題。

有鑑於此,巫慧燕建議,投資人應分散投資組合,可酌量提高已開發國家股票部位,延長投資期間,並多參考專業意見以建構長期投資組合。

第二,認知退休金準備急迫性,但退休教育、提撥率和為退休目的而設的投資工具明顯不足。

根據施羅德集團調查,現在有做退休金理財投資的台灣人只有23%,遠低於全球的44%與亞洲的36%。此外,台灣受訪者的平均年齡為41.9歲,但平均投資持有退休金投資期間卻只有2.9年,相較距離退休的年紀,投資期間更是遠遠不足。

巫慧燕分析,現代人壽命大幅延長,想要有較理想的退休生活,達到退休後擁有2/3薪資替代率,以每年至少3%的實質投資報酬率計算,需花上40年、提撥薪資的15%才能完成。

巫慧燕建議,政府應加強退休金準備的宣導、提高勞退自提誘因,鼓勵民眾增加退休金提撥,並改變短進短出的投資方式。

此外,專業投資機構也應依投資人的需求,設計多元資產、不同屬性的投資方式,提供國人準備退休金,特別是多元資產商品能動態調整各項資產類別比重,相當適合作為長期退休金準備。



圖/聯合報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